股票

今已亭亭如盖矣—毕业十年感言

这周末回了趟学校,一不小心,毕业都十年了!

我是在05年入学的,科大西区在八十年代开始兴建,建成后都九十年代初了,据说90、91两届的师兄曾经参与过校园建设,也西湖就是他们挖的。我入学的时候,西区的大规模建设已经结束,基本布局也已定型,在我呆的四年里,印象中没有新建一栋楼。但是由于校园布局才确定没几年,所以绿化与东区二三十年的沉淀相比就差的远了,一路上的花草树木,大部分当时只有一人多高,而相比东区七八米的参天大树,我和同学经常抱怨西区的小树苗们,看起来一点儿也没有历史。由此,还产生了一个传说,以前有人发现,西区长高的大树,经常莫名其妙的消失了,然后过几天,在东区某地突然发现一棵类似的。当然,在我经历的四年中,没人确认过这件事。

而这次回去,最让我感慨的就是,曾经的小树苗,如今都郁郁葱葱了!你长成了我梦想中的样子,而我却不认识你了。

今已亭亭如盖矣---毕业十年感言

从网上找了一张西区布局图,是新版的,我离校的时候,与此相比,两个特种实验室是没有的,当时都是空地。东北角那里,毕业前我们班还组织过班级活动,西瓜节,可惜的是,当时的照片我也找不到了。其余的都没有太大变化,还是记忆中的布局,大多是重新进行了装修,比如宿舍空调都开始进行第二轮换装了。

西区平面图也许我之前在哪里见过,但是一直没有深刻的印象,这次看着这张图,我竟然有第一次见的感觉。里面的一个个地名,我都有相关深深的回忆,但都是零散的,直到今天我才把他们串成一个整体的校园。本科的时候我住在学生公寓2号楼318,旁边的浴室大一的时候还没开放,洗澡还在食堂左上角的蓝色区域那里。当时条件还比较简陋,记得洗澡时按次收费,一次一块钱还是两块钱,水哗哗的。由于位置有限,大家都是脱光了在里面排队进入,惹得南方的同学大多很不习惯,因为之前很少赤身裸体着面对这么多人。应该是大二吧,新浴室修好了,记得最初,定价一分钟一毛钱,按水流量计费,大家觉得好贵好贵,一次洗澡半个小时还不得好几块了?为此,BBS还发生了大讨论。结果实际开通后,大家发现洗次澡基本才六七毛钱,少点儿的三毛钱就搞定了,同学们很开心。

都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,这次回校又有了切身体会。以前在学校的时候,都是食堂吃完饭经理实路进入三教上课(虽然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这条路叫理实路>_<),更多的时候是不吃饭经3#和4#之间的小路来三教。一般上午四节课是满的,下午两节的居多,上完课,就经过严济慈广场到图书馆写作业。三点一线的生活,当时觉得好无聊,而今天当我重新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,却有诸多感慨。当初低矮的小树如今都长大了,从宿舍楼下再也看不到三教的教室,它们静静的提醒着我,时间已经流逝了十年。遗憾当初在三教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浪费那么多的时间,没有好好的学习各科知识,以至于现在还要补课;遗憾当初进图书馆的次数为什么那么少,以至于现在还要在下班后再次进公共图书馆学习;遗憾当初为什么对生活没有清晰的规划,以至于现在还要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。如此种种,正如同学所言,过去的十年我们没有好好珍惜,从今天开始就不能再浪费,不然十年后,又开始后悔了。

确实,要不是这些明显长大的树木的提醒,我真不觉得时间过去了十年之久。仿佛当年离校的七月,就像是在刚过去的那个夏天一样,那么相近而又模糊。但仔细一分析,已经发生了好多好多事情,而且都是以年计算的。比如09年离校回家后,短暂停留,然后就出发去了哈尔滨,记得当时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,跟对面的大哥聊了一路。在哈尔滨经历了宿舍,租房,回到宿舍,然后又租房,换房,未到期离职等等,三年半已经过去,时间来到了12年底。出门游历几个月,然后南下深圳,在现在的公司,我都已经呆了六年之久。时间肯定没少经历,只是我的感觉出现了偏差,总以为毕业没两年的样子。

这次回去的时候2号楼在重新装修,没能进去。真想看看我原来住的318,不过床铺已经换了样子,即使见了应该也没有以前的感觉了。不知道活动室变化大不大,当年夏天的时候,因为太热,经常在里面打地铺睡觉。现在内部都装上了空调,应该不会再有这种行为了。三教增加了大屏幕,显示出教室占用情况,不会出现误闯入别人正在上课教室的情况了。所有教室都装了中央空调,现在的图书馆不会那么拥挤了吧?毕竟当时只有图书馆才有空调。大多数阶梯教室的座椅都进行了更换,小教室也重新装修变成阶梯状的,学习条件真是没得挑剔了。好想来再读一次大学啊!

内部变化最大的还是图书馆。一楼原来的储物柜位置,都撤掉了,变成了一间间的讨论室;自习室倒没变化,但是桌椅统一更换成了看起来更高档的实木家具,并且相互的空间大了许多,毕竟现在上自习可选择的地方多了;三楼的树华中心也没了,现在的学生应该都有笔记本电脑了吧;曾经借书的9、10、11楼,搬到了旁边新建的四层裙楼里,书架也换了新的;阅览室也换了新风格,记得当初我把里面的军事杂志翻了一个遍,当初最火的战机还是枭龙,现在歼20都服役了;图书馆还增加了许多供临时讨论的座位,看着真羡慕,以前可是一个都没有!

从东门经中校区来到东区,中区的楼都是新的,由于这是后来建的,看着倒没什么感觉。到了东区,树木应该是更高更大了,但是相比之前变化没有那么明显,所以视觉冲击并不大。唯一有些感慨的,就是晚上经过校门不远处的巴士车站,旁边的艺术中心没有变化,当初选修日语课,每次下课,几个人这里等巴士的场景历历在目,而当初的人,这十年来一个都没见过。如果时光可以重来,日语成绩我一定修到A+。

在校园里行走的时候,我一直在回忆我当初四年到底做了什么,但是记忆真的是好模糊好模糊。只有一些片段在浮现,比如军训、体育课、自习室、教室、上课、网吧、游戏、写作业、洗衣服、机器人、迎新、招新等等,连续性的场景则是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。

从2号楼到图书馆这条路,曾经也种有小小枇杷树,今已亭亭如盖矣~~

打赏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

发表评论